智慧医疗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同时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攀升。 该领域让医生能够利用大量科学证据进行诊断,并使医疗生态圈内的各方群体受益。 医疗机构间建立了信息整合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优化了医疗资源分配。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
之后互联网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智慧生活的需求是很明显的,很多人都希望用手机可以操作家中的家电工作,并且去分析自己的动向。那么数字医疗也能够让医学走进千家万户,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并且能够评估自己的治疗方案。
长期有效。相比商业医疗险都是交一年保一年,医保可以长期缴纳,而且只要交满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在退休后终身享有医保的保障。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将呈稳步增长趋势。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医疗信息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云端部署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跨平台、跨机构的医疗数据共享和分析,推动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公司收购的米健信息是CIS系统的领先企业,有成熟的急诊、手麻和ICU的CIS产品,并积极布局基于云架构的数据平台级产品,公司同时布局护理和血透科室CIS,形成产品互补、渠道共享的智慧医疗布局,具有卡位优势,业绩有望爆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上半年业绩对全年的影响,相应调低公司盈利预测。
1、两波浪潮的不同点是,三年前,各地政府扮演了推动云计算的先驱。而三年后,政府已经成为云计算产业链、利益链的核心环节。云计算“圈地”“前几年推智慧城市,像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每个项目都要自己搞一套云。
2、云服务能力亟待提高,配套资源匮乏。国内云计算服务能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公共云计算服务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业务也比较单一,配套环境建设落后。随着Google、Amazon等企业加速在全球和中国周边的布局,云计算服务向境外集中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3、相比美国,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全球云计算市场稳步上升,2019年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为683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为642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支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度,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在智慧医疗领域,现在竞争其实挺激烈的,各方产品和服务都做得不错。实施落地的话,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来看,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余家。其中,海鹚科技算是一家具有成熟产品和服务体系,拥有挺多落地且运营良好的项目可以佐证。
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监管和保障体系持续创新,医疗健康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智慧、精准,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1、九安医疗(002432):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宝莱特(300246):专注于医疗监护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三诺生物:开发出手机血糖仪,并有望在未来进入印度市场。 万达信息(300168):作为智慧城市龙头厂商,在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布局。
2、银江股份(300020):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建筑等多个智慧城市领域进行了全面的产业链布局。其控股股东银江科技集团还涉足科技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器业务,这些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互补。
3、东软集团也是智慧医疗概念股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东软集团在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方面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推出的医疗影像设备、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深受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信赖。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东软集团正积极布局未来医疗领域,力图通过技术创新为智慧医疗注入更多活力。
4、智慧医疗概念股龙头有哪些?万达信息(300168)公司作为智慧城市龙头厂商,有望将上海先进的管理经验快速复制到外地,在医疗、安防、社保、工商(食品安全)、交通、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拓展。银江股份(300020)公司产业链布局涵盖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建筑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
目前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存在三大瓶颈问题,这将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很大阻碍。技术驱动特征明显智慧与城市脱节 只见智慧,不见城市。
它既可以对城市的智慧功能提供支持,也可以对城市产业提供支持。从业务支持,到业务驱动,再到业务创新,数据中心、特别是智慧的云数据中心和云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处理需要通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优化系统来实现大规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为保障城市运转的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并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实时动态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大数据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政通、惠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其次,智慧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例如,通过实现智能电网,可以让能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智能交通,可以缓解交通拥堵,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通过实现智能医疗,可以提高医疗水平,让市民健康更受保障。
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